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章(第2页)

这次秘密会议结束后的几个星期,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上将(曾参与制定希特勒的战役计划)对参谋总部忠实于他的军官舍尔夫中校(此人曾受希特勒委托,编写军事历史)声称,如果俄国人向斯摩按斯克发起果断进攻,那末,由于&ldo;中央&rdo;集团军群和&ldo;北方&rdo;集团军群的力量不足,&ldo;齐格菲&rdo;战役将带有极大的冒险性。

但是,约德尔同希特勒一样,看来对苏方有无力量和勇气采取这种行动是持怀疑态度的。

他们认为,只要德国在战场南段的进攻一开始,苏联就会把军队自动调往南方。

约德尔委托他的副职和武器力量作战指挥部的重要军官们,以德国最高统帅部训令的形式制定陆军参谋总部的计划。

这个计划是3月28日希特勒提议并批准的。

作战指挥部决定训令的内容只限于下达&ldo;任务&rdo;,为了不使陆军参谋总部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受到束缚。

但是,4月4日,约德尔将军报告&ldo;方案&rdo;时,希特勒宣布,他要亲自修改训令。

第二天,他的&ldo;史料研究家&rdo;写道:&ldo;总统对41号训令方案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并充实了不少重要的、由他亲自拟定的章节…&rdo;他首先更新起草了方案中有关主要战役的那一部分&rdo;。

经过几番周折,终于产生了4月5日签署的那份文件。

&ldo;此件词句重复,内容冗长。

简单扼要的战役训令和人人皆知的带兵法则混杂在一起。

许多重要问题的表达,含糊不清,而对一些次要情节却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rdo;

不难发现,希特勒昔日的忠实帮凶和同谋在二十年后的另一种形势下,回忆当时的历史时,千方百计地把自己同希特勒区分开来,力图减轻自己的罪责。

当然,瓦尔利蒙在自己的著作里也追随这种倾向,这从上面引文里可清楚地看出来。

德军的将军们没有提出任何原则上与希特勒意图相对立的建议。

这是因为德国将军们在总统面前的那种非常盛行的奴颜卑膝气氛,排除了他们这样做的任何可能性。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背后的不满情绪是无济于事的。

他的那些独立见解,也只是战后在西德文艺作品中才公开显示出来。

以后,即战争已经结束,哈尔德开始终断言,说他当时曾建议调德军主力夺占斯大林格勒,目的是避免同时攻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按他的意见,进攻高加索,对保障斯大林格勒集群南翼来说,应具有辅助的意义。

不难看出,若果真为此,那末这个建议同希特勒的计划相比,丝毫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难怪哈尔德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德军最高统帅部3月28日的会议时,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ldo;战争的结局决定于东方&rdo;。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