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rdo;
在讲清这一点的同时,大本营还授权方面军司令员&ldo;在战役中根据情况改变本方面军备案团军之间的分界线,改变个别集团军的突击方向,事后再报告大本营。
&rdo;各方面军司令员应立即将这些指示向集团军司令员们交待清楚。
随后,大本营于1942年6月4日向各方面军和集团军的军事委员会下达指令,分析了克里木方面军在5月8日到20日的战斗中失利的原因,指出在刻赤战役中方面军首长、大本营代表以及某些集团军司令员对部队指挥不力,这一情况说明他们不懂得&ldo;现代战争的性质。
&rdo;指出克里木方面军没有在防御纵深各地区展开强大的第二和第三梯队。
&ldo;克里木方面军首长把各师展开在‐条线上,而没有考虑到开阔平原的地形特点……当敌人突破战线后,方面军首长无法调集足够的兵力来阻档进攻的敌军。
&rdo;指令还指出,因方面军司令部的疏忽而延误了组织反突击。
当敌人的航空兵炸毁了方面军和集团军的的指挥所,破坏了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部指挥的方线通信,摧毁了通信枢组部的时候,无线电通信却由于方面军司令部的疏忽而被&ldo;搁置&rdo;了。
指令中批评方面军首长没有组织各集团军之间的协同动作,完全没有保障方面军地面部队和航空兵之间的协同动作。
在必须把方面军的各集团军有次序的撤到&ldo;土尔其堡垒&rdo;阵地的形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方面军首长又没有执行大本营撤退部队的命令。
&ldo;撤退部队延误两天对整个战役的结局来说是极其有害的。
&rdo;方面军首长下达命令时,没有考虑前线的情况,也不了解军队的实际位置。
关于哈尔科夫战役及其结局对苏德战场尔后事态的发展的影响,国外历史书籍中有不少的记述。
前希待勒的将军库尔特&iddot;蒂佩尔斯希就这个问题这样写道:&ldo;对于德国已计划好了的进攻来说,俄国人只是企图袭扰一下,这正是所期望的一个开端。
俄国人防御实力受到削弱,将会使最初的战役更容易达到目的,但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那么容易。
在开始进攻之前,还需要进行补充准备,德国各集团军首先要进行重新部署,要补足全部必须品,这一准备用去了将近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rdo;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Д&iddot;Ж&iddot;富列尔对这一事件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写道:&ldo;6月1日德国宣布大获全胜,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次进攻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rdo;我们且不谈这些见解的主观方面(这次进攻是敌人所期望的呢,还是令人不愉快的?),只是想指出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刻赤半岛的失利及其塞瓦斯托波尔的撤退,急剧改变了苏德战场南翼的局势,帮助了敌人重新夺得战略主动权。
在战场的这一地段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敌人的变化。
此外,敌人肃清巴尔温科沃突出部的苏军之后,为继续展开进攻,占据了有利的出发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