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并迅速提高各种火炮、迫击炮,反坦克枪、手榴弹和弹药的产量。
在这方面进行的大量工作正在不断取得积极的成果。
苏联东部地区军事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即电力供应基地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必须消除工业需求与发电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状态。
要求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得不限制一些民用部门的用电量,优先供应给军工、钢铁和采煤工业。
与此同时,扩大各发电站能力的基本建设也在紧张进行,并很快收到了显将的效果。
这样,1942年各地发电站的装机容尼提高到l千1百万千瓦(1940年为6百万千瓦)。
但是1942年,我国整个电力工业的处境仍然十分困难。
国家的燃料供应同样也面临着严重困难。
工业和交通运输向东部转移,敌人占领我国的重要的产煤区(莫斯科近郊,主要是顿涅茨煤田区),北高加索的战事又引起了迈科普和格罗兹内依地区石油产量的暂时下降,所有这些造成了燃料供应的紧张局面。
尽管现在条件好得多,但是燃料问题仍象在国内战争时期那样,又成了我国一个极为尖锐和困难的问题。
苏联政府不得不制定出严格的燃料消耗制度。
煤炭的供应优先满足铁路运输和电站的需要,并保障各军工企业大大增长的煤炭需求。
在努力提高煤产量的奋战中,加入到东部地区采煤工人行列中的顿巴斯矿工们起了不小的作用。
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操作方法。
在工业战线的其它部门里,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
几十万工人由老工业区‐‐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克兰等地疏散到了深远的后方,补充了当地的工人队伍,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
截至1942年底,巴什基里亚、乌赫塔和萨哈林岛北部地区的石油产量已大幅度提高。
尽管煤炭和石油的增产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已基本能够保障军工、电力、运输所需的燃料。
在战争条件下,由于军事生产对金属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全力扩大冶金工业的生产能力就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例如,仅1942年生产各种弹药就消耗183万8千吨黑色金属,而1940年,用于此项的只有83万吨。
由于敌人占领了扎波罗热和顿巴斯,黑色冶金的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黑色冶金工业的生产仍在不断发展,它的产品被优先分配给军工各企业。
此外,在战前,东部地区的钢铁企业大部分只生产普通钢,这一点也严重阻碍了冶金工业的发展。
为了保障重要军事装备的生产,必须大量增产优质钢和用于制造装甲板等多种用途的优质轧制钢材。
这样就必须改变东部地区冶金工业的生产方向。
这项改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
1942年1月,仅乌拉尔一个地区生产的装甲钢,就达到了战前全国所有钢铁企业年产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