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整个故事就像一个巨大的悬疑长卷,处处是局,处处是迷宫,处处是不可思议的事件,紧抓人心的笔触间不时夹杂着幽默生趣的微量情愫,这等愉悦的感觉就像观看着007、《夺宝奇兵》等大片电影。
人物塑造方面,罗天、古小烟、蒲鹏、冷梦凡、叶寒等形象无不跃然纸上,或机智过人,或纯真可爱,或老谋深算,或搞笑活泼,均是讨人喜欢且相当经典的文学人物。
叙述技法方面,这部小说属于&ldo;完美作案&rdo;的范畴。
最具代表性的&ldo;完美作案&rdo;作品譬如《嫌疑人x的献身》、《无人生还》等,但在今天,上官午夜的《七杀》令我感到震惊‐‐没想到,一位年轻的中国作家竟然娴熟地掌握&ldo;完美作案&rdo;的创作技法,而且不是传统意义上推理界的&ldo;完美作案&rdo;。
这样年轻的创作奇才,就算放在悬疑推理小说甚是成熟的欧美文坛、日本文坛,也是独领风骚,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她就像阿加莎&iddot;克里斯蒂、宫部美雪,创造了奇迹,打破了悬疑推理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然,她还年轻,还远远不及阿加莎&iddot;克里斯蒂、宫部美雪等大师的非凡成就,但她有着这个得天独厚的潜质,相信不久的未来,她将取得更大的成绩,将成为中国的悬疑推理小说界最耀眼的明星。
我想,那时候,当我们飞往国外的土地,洽谈生意或者旅游观光,就能在各大书店中见到上官午夜的小说专柜。
衷心地期盼,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韩真英,中韩混血儿,毕业于韩国外语大学新闻系,曾供职kbs、bc和catv电视台,现任台湾灰鼠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编辑、水月出版社执行主编。
)
2柳暗花明又一杀‐‐读上官午夜《七杀》
作者:黄信然
我是个书名控、文字控,阅读小说之前,率先喜欢上这个书名,切肤得很。
上官午夜的文笔自然不必说,故事的铺陈让我觉得一切的可能性都被巧妙地玩弄于她的笔下。
这是个很好看的悬疑推理小说,藏身于层层叠叠的情节里,一切的捕风捉影般的闪念让你意乱情迷,宛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界般,你明明看到的怀疑,却在下一幕的情节里,被摧毁得一干二净。
有关七宗罪的话题,三联书店出版的七宗罪系列的图书《妒嫉》的内容简介里就提到了:七宗罪‐‐骄傲、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吃、y欲,长久以来是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道德家所关注的问题。
在当代,我们仍着迷于这些久远的罪恶,我们有的人与这些罪恶进行斗争,有些人则为它们歌功颂德,这揭示了我们界定人性的持久愿望,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神圣的热望。
读《七杀》读到将近一半的时候,我固执地以为所有的罪欲都是由妒嫉而来,妒嫉绝对是人性最根深蒂固的东西,任你再怎么清高与自命不凡,这都是必犯的一节。
可是,不曾料到的是,在杀人凶手藏了柳,令案件扑朔迷离、最后花又明了的时候,案件闪了一个照面,把我之前的所有猜想打得七零八落。
那个结果谁都不曾料到,而这个有趣且意外的结局更加让作者对于七宗罪的诠释推到另外一个高cháo,所有的罪都是惯罪,所有策谋都是蓄意,妒嫉引发的原罪,实际上成为一枚被人利用的棋子。
惯罪之下,我们依然犯了傻,凶手的动机与幕后利用者的动机的相形较量之下,许多东西变得模棱两可,究竟为何而杀?双重的谋局为何而设?
这也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思考最多的问题。
七宗罪的诠释,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把尺子。
&ldo;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味地钻牛角尖,那你只会走进死胡同,没有出口,也没有退路。
就像五减三一样,人的正常反应它就是等于二,谁也不会细想它会等于八,甚至会等于六。
有些东西其实是很简单的,就看你怎么去发觉。
&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