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句话打消了她的顾虑,再扭捏下去,只会耽搁回去的时间,她不想让娘担心,便乖乖地趴到他的背上。
山路崎岖,野糙横生,但他走地很稳,结实宽阔的背足以让她安心。
扶疏紧贴在他背上,隔着衣服感受到他火热的温度,周身便再也不冷了,就这样渐渐在他背上沉沉睡去。
慧儿一直在房里等着,过了两个时辰,终于等到他们回来。
于飞蒙把扶疏轻轻放在床上,吩咐慧儿好生照顾她,便离开了。
公主平安无事,慧儿一刻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她决定,一晚上都不睡了,就在这儿守着公主,再不让她出什么意外。
一侍卫见于飞蒙回来,便立即向他禀报:&ldo;跑了一个和尚,是伙房的,叫做明经。
其他和尚都在。
&rdo;
&ldo;元休方丈呢?我要见他。
&rdo;那和尚都死了,再与一个死人计较也于事无补,于飞蒙最想知道,这样的人,是怎样混进寺里的。
侍卫道:&ldo;方丈听说公主失踪,吓地六神无主,此时正待在房里,准备等您回来跟您请罪。
&rdo;
&ldo;那就不劳烦他跑一趟了,我亲自去找他。
&rdo;于飞蒙把佩剑挂在墙上,径直去了方丈那屋。
元休大半夜被人吵醒,心中不快,但一听说是自己寺里的和尚把公主掳走了,魂儿都快没了。
公主的身份是何等尊贵,要是被当今圣上知道,可是要杀头的。
为了不惊动老夫人,他暂时没有派人去找,只在寺里等于副将的消息。
于飞蒙一进来,元休就给他跪下了,涕泗横流地求情:&ldo;在寺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小人实在愧对将军,愧对公主。
还请将军念在我佛慈悲的份儿上,网开一面吧。
&rdo;
&ldo;方丈,我且问你。
&rdo;于飞蒙开了口,&ldo;那个叫做明经的和尚,是何时入寺的?入寺之前又是做什么的?&rdo;
元休抹了把眼泪,答道:&ldo;那个明经原本是逃难到此的,至于他以前是做什么的,我也不甚清楚。
三个月前,寺里的和尚见他晕倒在大门前,便将他抬了进来,给他饭吃。
后来我见他干活卖力,又可怜他无家可归,伙房里正好缺了一个劈柴担水的,就把他留下来了。
没想到我一番好意,竟做了坏事。
&rdo;元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ldo;都怪我有眼无珠,收留了一个白眼狼。
&rdo;
&ldo;此话当真?&rdo;于飞蒙负手而立,目光却是一直在元休脸上逡巡。
&ldo;当真当真,自然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