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1章 引导舆论(第2页)

现在谁还有心情去盯着孙化贞的事情呢?都在讨论贾琏的万言书。

承辉帝看见贾琏的奏折时,心情很复杂,选择了留中不发。

这一家伙有两个意思,现在不表态,但朕保留表态的权利,等于,这事情没过去。

过去的事情在需要的时候都能翻出来算旧账,何况这种没过去的事情呢?

但凡是个两江籍贯的官员,都得硬着头皮上奏折了,这事情要不站出来说话,将来都进不了祖坟。

从全国官员的角度看,一个祖籍两江的官员,挥着锄头做两江科举的掘墓人。

其他的籍贯两江的官员也都得出来说话。

大概就是,贾琏把论点丢出来就不管了,其他的两江籍贯的官员的表现形就很多了。

比如,有人破口大骂,有人耐心分析历史成因和保留的必要。

一些人直接去金陵贾家的祖宅门口丢粑粑的。

一部分人在分析贾琏如此操作的动机,客观上点出了两江士绅欠税抗税才是引发轩然大波的根源。

极少数人则在仔细的阅读了贾琏的万言书之后,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

贾琏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两江经济繁荣的成因,两江从历史角度看,经济发展起来的时间比较晚,真正开始将全国甩在身后,要从明朝中期开始。

但是这种现象伴随的是大量来自欧洲和日本的贵重金属的流入。

明朝中晚期,贵重金属流入的数量减少,原因是英国海盗的抢劫以及日本幕府的闭关锁国。

外来贵重金属的减少,一直导致湖州出现了饥荒,饿死了很多人。

这种情况最近几十年才有所好转,原因是英国人成为了新了的海上霸主后,开始主动维护海上运输的安全。

本质还是大周的商品在欧洲的旺盛的市场需求,在英国人完成了海上霸业后,贸易航线在巨大利益驱动下的恢复。

伴随着明朝中晚期海上贸易减少,南洋华人遭到了殖民者的屠杀和洗劫。

各种解读都有,反应在朝廷斗争之上,最激烈的还是首先掀起了一股针对贾琏的弹劾。

这一类弹劾,揪着两江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这一点,强调两江科举名额的合法正当性。

并强调了太祖制定的规则,作为后来者的贾琏正在破坏祖制,并且动摇朝廷根基。

此举,比白莲教都要可恨。

这一波弹劾来势汹汹,但并没有引发一波针对贾琏的集火攻击,反倒引出了一批籍贯内陆的官员力挺贾琏,认为贾琏的观点没错,两江欠税多年,才是贾琏建议不必再优待两江的原因。

两江士绅又要科举人数优待,又不肯多交税,实在双标。

两帮人就这么吵起来了,贾琏这个当事人反倒被人无视了。

矛盾的聚焦变成了要不要减少两江科举名额。

双方吵的很凶,各种互相丢黑料,原本看戏的其他沿海各省陆续被落下了水。

一场全国性的大乱斗开启了!

都在争论科举名额制度的合理性。

孙化贞,贾琏,沿河官员的问题,全都没了动静,没人去关心这些事情了,好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承辉帝坐在皇位上,看着下面人各种乱斗,情绪稳定!

远在济宁的贾琏,读着家信,心里暗暗鄙夷。

不就是用新的热点掩盖上一个热点么?这一招在信息传播慢的时代,其实效果还是差了点啊。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