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十三章 合纵连横上(第2页)

这次睿王却放下与大梁之间的意气之争,主动提议南唐参与其中,与其他两国共同设立联军,形成足以抵抗北境部落的战线,只因就连他都敏锐地嗅出其中不同寻常的味道。

北境之事,若是没有妥善处理,就会演变成由野蛮支配文明的极端变故。

到时候不能保全的,可不单单是大梁与南唐的部分疆土,甚至是对于整个中原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

也是正因此,睿王罕见地与自己并不喜欢的侄子楚王夏泽达成了难得的默契,势必说服夏承端认清现状,当机立断。

除了借由燕云殊之口,事无巨细地复述孙府那些杀手的灭绝人性之外,夏泽也托沈亦清写明了极乐楼里所见所闻,以及这些北境人幕后组织的可怕。

他清楚自己这个皇兄的脾性,知道他并非生性软弱又或是罔顾民众性命安危之人。

只要有确凿的证据帮助他看清楚眼前南唐有进无退的形势,其余的,夏承端也自有分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与此同时,燕云殊早就料到这次回到京都,恐怕梁成帝就连六万兵马都未必会尽数批准。

以大梁那帮军机阁老一贯的处事方式,甚至可能会愚昧固执地觉得这是借机损耗北凉实力的大好时机。

依照沈亦清先前的推断,万安至少有四万兵马。

可是沈亦清终究有些拿不准,同时私下里给燕云殊说出了她的担忧,如果北境人真的都是他们所见过的那样麻木不仁,难保不会在饮食起居上也有异于常人。

人的极限是忍耐七日的饥饿,若是在此基础之上,恐怕万安可能会容纳近三十万北境人。

她非常希望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毕竟满打满算,三日之内北凉和大梁加起来也只有十二万人。

何况,没人知道在看不见的地方究竟藏了多少北境人。

宋致曾和沈亦清提过,他根据过往北境部落的史料记载,统计过至少能有三百万的人口。

假使北境蓄意部署,并且早在几年前就计划这件事情,依照三分之一的数字,则是一百万人。

而这个数字,还是在十年之前,也只算上了相对开化的几个部落,同时没有算上人口的繁衍与部落的扩张。

保守估计,恐怕集聚北境十分之五六的兵力,就能达到七十万人。

大敌当前,所有的军力调配都有计数,牵一发而动全身。

倘若真的像燕云殊猜测的那样,那么除非南唐愿意出兵,否则这将是必败之仗。

纵使每一个士兵都能以一当十,战至最后一刻,人力终有尽时。

他们亲眼所见孙家的尸山堆积成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真要在万安城中爆发类似的巷战,那么就算不是将人的最后一分气力榨干,都可以凭借数不清的尸体活生生将对手活埋。

眼下南唐参与与否,不仅直接决定了战事下一步的走向,同时关乎中原局势。

可这些,却都是北凉一定不能知道的内情。

毕竟依照萧念的秉性,他一定不会做出任何对自己不利的决定。

原本他之所以这么做,全因这是一桩划算的交易。

既能够与大梁合力拒北境于关外,稳固北凉的实力,同时承接梁成帝所允诺的幽云十二州附属三座城池,还能让燕云易“心甘情愿”

地为他效力。

倘若战局有变,全部的重担都压在北凉身上,萧念一定会想都不想地将大梁拱手献出。

甚至这对于他而言,都未必是件坏事。

到了这样危难的时刻,大多数不明白其中隐情的人,是不会有任何相同体会的。

他们依旧延续着自己的处事法则,这也是为什么燕云殊终究有所顾忌地回避着与南唐的往来,唯恐被人引为把柄。

燕家的人不便出马,又不能让北凉知道其中埋藏的隐患,所以只能由沈亦清作为中间之人。

她要做的,就是静候孟高哲的音讯,并在第一时间亲口告诉燕云易。

董思思条理清晰地将沈亦清应该知道的一切都和盘托出,期间针对沈亦清所提到的一应问题,她也都毫无隐瞒地据实相告。

沈亦清兀自沉默着消化了一会儿,开口道:“为什么是我,你比我更合适。”

董思思笑着道:“想听真话吗?”

一时间,沈亦清反倒有些迟疑。

她不明白董思思为什么会这样问,难道说,还能有什么她会觉得意外的答案。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