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山里不比平原,可以直接用机器。
有本事你开个拔树桩的机器爬到山上去拔那些树疙瘩。
我告诉你,别说拔了,你能开到山上去我就算你牛。
山里人想要获得大树桩就只能靠人力,和时间了。
人力很好解释,就是人为的用斧子,大锤用力敲打,将大疙瘩打下来。
至于时间嘛,刚伐完的树疙瘩根系还是活的,会牢牢的抓住土地,可不是几个人就能弄回来的,只有等到过了三五年,这些树疙瘩地面下面的树根腐烂之后,才有可能敲下来。
但是大人们一年到头都在地里,也只有在秋收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有机会上山砍柴,因为时间紧迫,他们一般都会选择那些好砍,好运输的柴火。
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砍更多的柴火,那些树疙瘩就被大人们默契的放弃了。
而罗琼小时候,因为是在村里念书,农村的小学下午4点多就放学了,而且那时候的孩子可不会像现在这样内卷。
很多老师基本不布置作业,就算有作业半个多小时也就全部做完了。
因此他们有很多的时间,孩子们回家之后,在一个孩子王的带领下一呼百应,纷纷背着背篓,扛着斧头锤子就上山了。
在罗琼的记忆当中,打疙瘩可是他最喜欢的农活了。
秦岭山区在几十年前大量钢铁的时候,因为燃料不足,大面积的山林被砍伐,烧制木炭支援国家建设。
在罗琼小时候,那些山林也才是刚刚恢复过来,山里面的树疙瘩非常多,而且那些树疙瘩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很多根茎都腐烂了。
这样他们打起来就非常容易。
当然腐烂了的树干是用不了的,但是当年砍掉的那一批树木可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生长的。
树干非常粗,就算是腐烂也是外面的一层,里面还都是坚硬的好木头。
在罗琼在村里上学的那几年,每个冬天几乎都是在山里度过的,那种使劲全力敲打树桩,最后终于得到一个大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