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世界各地的传教活动都层付出鲜血和人命,若在其他小国发生这种事,教廷可以向当地政府施压,甚至出兵震慑。
可在庞大强盛的大清面前,教廷只能忍气吞声。
换言之,这片土地充满机会,也充满危险,除了信仰,没有人能给他们安全感。
依附于一个皇子,对于传教士而言,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于是我又回到了十四贝勒家。
夜里想着要受到皇帝召见,兴奋得一夜未眠。
到了天光发亮时,刚有些朦胧睡意,院外突然喧闹起来,我起身看表,才刚过了凌晨四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不禁有些紧张,扯着嗓子喊赵嬷嬷。
喊了好几声,赵嬷嬷也没有应,我只好披衣下床,亲自出门去看。
却见两人正往我门上挂灯笼,而外面还有好多人手持灯笼走来走去,不时传来嬉笑催促的声音,好生热闹。
大红的灯笼在寒冷而萧索的冬夜里显得格外喜庆和温暖,两个小太监一个踩着凳子挂,一个在下面指挥方位,见我出来,连忙打千行礼,毕恭毕敬地唤声姑娘。
我不自在地闪到一旁,赶紧说:“你们快起,不必向我行礼。”
“那可不行,您可是贝勒爷的客人呐!”
他们恭恭敬敬地说。
我忽然想起昨天早上离开贝勒府的时候,给贝勒爷行的那个不伦不类的礼来。
他这个人随性洒脱,对西洋来的我十分包容。
可我要是在皇帝面前也这样,就有点不知死活了。
必须得在他召见我们之前,好好熟悉一下面圣的注意事项和礼仪。
“你们这是干什么呢,大半夜的为什么要挂灯笼啊?”
我瞅着外面忙忙碌碌地人们,问其中一个小太监。
他躬身答道:“今个儿是腊八,福晋们早早起来带着嬷嬷们做腊八粥呢。
一会儿做好了粥,要趁早朝之前送进宫里去给皇上和娘娘们品尝,然后给每个亲王贝勒府里送一份,最后分给府里的福晋们和下人们。
挂灯笼是给那些来送粥的人照路的。”
“这么复杂,福晋们好辛苦。”
我点点头,默默感叹:即便贵为皇子的老婆,也要为了孝道和人情来往辛苦早起做粥,真不容易啊。
我看他们手上还拿着几盏灯笼,便玩笑道:“是不是多挂几盏,来送粥的人就会多一些?”
小太监笑道:“没有这样的讲究的,福晋说,每个院门前都挂两盏。”
我说:“府里的嬷嬷是不是都跟福晋做粥去了?”
他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