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同学们有的说“我们也没听见。”
有的说:“你们两个老师经常你占我的课,我占你的课,反正占便宜的是我们。”
艾书进一步下了要凑钱买手表的决心。
下课了,艾忠宁发一班学生还在追着艾书老师,要求加课把剩下的几个词讲完。
宁发说:“老爹借了本《三国演义》给我看,被这些词一拦住,就读不下去了。”
艾书被大家同学的求知欲精神打动了:“下午放学后再给你们讲一讲。”
“太好啦!”
大家异口同声。
放晚学后,初中班学生又整整齐齐的坐在教室里。
艾书说:“剩下的之夫者焉四个字,如果请语言家讲一个字一个星期也讲不完。
我和你们一样,囫囵吞枣,知个大概就行了。”
宁发说:“老师随便,讲好多,我们都要,越多越好。”
艾书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夫”
字说:“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做名词时要读(hu)呼,如大夫、夫人。
用在句中靠前,同于现在‘此’‘彼’‘这’‘这个’‘那’‘那个’。
作语气助词时要读扶(hu)音。
这个字用在句开头,表示谈论开始,可以不译;用在句末,表示感叹,可译为‘啊’‘吧’。”
艾书又写了一个“焉”
字,说“请大家同学们注意,这个焉字是上‘正’不要认错写错了噢。”
“这个词用在句首和句中是介词和代词。
用在句尾是语气词,同现代的‘了’‘呢’。
用在句中,表示句子停顿。”
艾书再写了一个“者”
字。
他说:“这个‘者’字用处也是很多的,既作结构助词又作语气助词。
‘者’单独使用是没有意义的,附着于动词、名词结构后,称代人、事、物相当于......的人(事)或......的。”
艾书边写边念:“最后一个字‘之’字。
这个之字,弯弯拐拐,绕去绕来,它的用途是文言虚词里最多的一个。
简单说来,一是之作第三人称代词,称代人、物、事,可译为‘他’、‘她’、‘他们’、‘它’等。
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现在的‘此’、‘这’等。
三是语气助词,‘之’在句末,无实际意义,可不译出。
四是结构助词,用在句中,相当于现在的‘的’。”
“天黑了,我没有饭给你们吃,没有地点给你们住。
散了!”
艾书一句结尾语,同学们“噢嗬,走了!”
奔出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