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章 战前背景介绍(第2页)

再过十余年,最初传授《太平青领书》的人于吉又出现于吴(江苏吴县)、会(浙江会稽县)等地方,仍旧以符水治愈,吸引了许多徒众,并且博得孙策手下诸将士的信仰,因此触动孙策之怒,惨遭杀害。

太平道后来遂无复兴的机会。

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

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

在黄巾起义中,大批太平道骨干多在战斗中牺牲,太平道组织无形解体,残余的信徒大都融入五斗米道中。

五斗米只是一个外号,它的官名叫“正一道”

,后来改为大名鼎鼎的“天师道”

之所以起这外号是因为入教者要先交纳五斗米作为会费。

孔子曾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凡交纳过十条干肉的,我都当他是学生)。

正一道的宗旨就是凡交纳五斗米者都是我派弟子。

道教的正式形成在东汉顺帝以后,是当时社会上黄老学说以及神仙方术、鬼神崇拜盛行后的必然结果。

东汉道教组织兴于民间,主要有东方的太平道和南方的五斗米道两大教团。

太平道伴随黄巾起义的失败而基本消亡,而五斗米道则成功的存活下来,张道陵的孙子张鲁甚至一度以五斗米教为基础,在汉中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

而后伴随北方一统天下的大势,张鲁归顺曹操,五斗米教也跟着北迁的百姓被来到北方,并在更加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而后在隋唐时期逐渐成为中国的国教。

张道陵(34年-156年),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道教创始人。

因其最初创立天师道,故又称张天师。

相传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孙,汉光武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丰县阿房村。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

,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

,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

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从其学者千余人。

但常叹息所读之书无法解决生死问题,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

张道陵26岁时曾官拜江州(今重庆)令,但不久就辞官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中,精思学道。

汉章帝、汉和帝先后征召其为太傅、冀县侯等职,均辞。

之后张道陵开始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

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赵升一起渡江南下到了江西贵溪县云锦山。

云锦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

传说三年后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

时年张道陵60岁,听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便移居四川鹤鸣山,后又显道四川青城山斩妖除魔,并在此羽化。

而现如今,本是正一祖天师道场的青城山与鹤鸣山却都是全真龙门派在打理。

全真道又称全真派,与正一道并为道教两大派别。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