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人立刻反驳道:“咱这儿哪能跟外头比呀!
能吃饱肚子也才没几年,还有些人连这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呢。
你这孩子,在外面跑野了,也该收收心,安稳过日子啦!”
喇叭裤表叔满不在乎地一摆手:“收什么心呐?待在家里有什么意思?就得出去闯荡闯荡,不然啥世面都见不着,啥都不懂!”
殷长安听了,深有感触,不住点头:“确实是啊,现在都在讲改革开放,都说南方发展得可好啦,打工也容易。
有机会真得去那边瞧瞧。”
他顿了顿,眉头微皱,叹了口气,“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风调雨顺还好,要是碰上天灾,交公粮都不够,我都补了好几回了,手里一点余钱都没有。”
说着,他看向自己的孩子,满眼忧虑,“眼瞅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真得找找别的出路咯!”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心里都藏着同样的无奈。
一年到头辛苦种地,粮食却常常不够上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除了那些有点额外收入的人家,多数人也就勉强维持生计。
可话虽如此,除了上学、当兵出去过的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迈出过本省。
没有带头的人,大家既不知道该去哪儿,也不清楚能干什么,完全摸不着门道。
喇叭裤表叔提高了音量,语气坚定:“哪儿不能去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活儿干,有活儿干就能挣钱,走到哪儿这道理都不会变!”
众人虽都认可这话,却没一个人敢率先行动。
毕竟大家都拖家带口的,谁也不愿轻易冒险迈出第一步。
吃完饭,大家又聚在小屋里闲聊起来。
殷秋晚坐在一旁,听着大人们的交谈,逐渐拼凑出了喇叭裤表叔的过往。
原来,他是殷姑奶奶最小的儿子。
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人的命根子”
,这话一点都不假。
殷姑奶奶生育能力强,嫁入的王家也是人丁兴旺。
到她生下这个小儿子时,家里孙子辈都已经有好几个了。
这小儿子和孙子们年龄相仿,一起长大,又顶着长辈的身份,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宝贝,要什么有什么,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豪爽性格。
喇叭裤表叔大名叫王志高,“志”
字辈,家人对他寄予厚望,取“志高而远大”
之意。
王家的人大多有出息,也为王志高提供了不错的条件。
他也争气,考上了大学,虽说不是什么顶尖学府,但在这村里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可毕业后,他既没找工作,也不愿按部就班地上班,而是跟着一群同学去了新疆闯荡。
这一去,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但他确实挣到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