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章 几个疑点下(第1页)

两人默默地等着那香烧完了,便回厢房里去。

房里的几人情绪也已渐渐平复,眼睛皆哭得红红的,坐在那里饮茶。

两人便又在原座位坐下。

黎秋英问道:“我其实不太明白,明明在山上一个‘钦犯’都没抓到,山魈军为何会就此撤走。

庐州府十六日封山不许游人上山的告示上,又为何说诸位已经被擒了?”

姜观主意味不明地冷笑了一声,没有开口。

纨素道:“我猜,山魈军撤走这件事应该是赵知府使了力吧?文人的笔,有时候比武人的刀更加锋锐。

山魈军的军纪又是知名的差。

赵知府虽不见得知道秋绡道长之事,但只需要泼几盆脏水在山魈军身上,再轻描淡写,提一下他们对庐州城的虎视眈眈,不被允许进城后的群情激奋……也许,再跟朝廷说一说,他们只来了六千人。

庐州和青州不同,庐州离洛京可是实实在在的不算远了。

在朝堂上的大老爷们眼里,究竟是几个能治些怪病,有些信众的女冠更加可怕?还是一支装备齐全,前科累累,接了调令却只动了六千人的军队更为可怖?如果他们藏匿了一批兵马,不肯完全听朝廷调令,那他们自然已经是不可控的危险。

而如果他们在青州剿匪,就真的打得只剩下这六千人…想到他们驻守在中原腹地的庐州,若要挥师上京,连个真正可扼守的关隘都没有,皇帝老儿晚上只怕已经要睡不着觉了。”

姜观主神情复杂,向纨素道:“不愧是离恨天的仙人高弟,说起朝堂事竟也能如此熟稔。

不过…你是齐修的孙女。

或许这也是血脉的传承了。”

转头向黎秋英道:“庐州府赵知府贫道还算是熟识的。

那告示不过是安抚民心,不让百姓担忧城里有逃犯罢了。

赵夫人和赵知府曾前后几次冒着风险向山上传信。

贫道自然知道:他夫妇心里是向着我们重霄观的。

庐州城卫接管山下以来,从未大肆搜山,这点我也十分感恩。

因为赵夫人其实是来过我们这个院子的。

当年她外嫁的女儿迟迟怀不上孩子,求到重霄观来,我曾带她母女俩穿过林子,走进你们来时走过的那个黑暗的小山洞,沿着小溪来到这一处堪称山中之山的方外之地。

我还曾让她的女儿住在此处半个月有余,由映玉在此地悄悄为她调理。

如果赵知府诚心要抓我们,这个地方早已暴露了,根本等不到现在。

既然他不愿意抓我们,我们也应投桃报李,在这里好好藏着,不宜再出现在人前,让他担起导致我们脱逃的罪过。”

黎秋英忧心忡忡道:“我倒觉得,诸位还是尽快随我们下山的好。

就算这位赵夫人是江湖人,也不该把安危系于她一人的江湖义气之上,何况他夫妻是朝廷命官!重霄观和这位赵知府的关系,是一次一次结过了善缘,累积而来的。

但朝堂之上风云诡谲,就算赵知府愿意这样一直拖下去,他也未必挺得过一波又一波朝堂上‘剿匪不力’的攻讦。

到时候不管是他不得不派人搜山,抓捕诸位,还是他因朝堂攻讦被人撤换,换了新知府来庐州就任,这里都会陡然变成危险之地,届时诸位再要逃走,只怕就难了。”

纨素却道:“还有一个可能,如果宿真能送到了那封信,联络上了长公主,以她在朝堂上的势力,倒也可以策应这位赵知府一二。”

姜观主摇头道:“这就不太可能了。

且不说山川阻隔,宿真送到信已是十分困难;长公主要示意她的势力出手,也要传信给京中大臣。

这中间一来一回,又要在路上耽搁多少时间?就只说长公主行事,是不爱如此迂回的。

若是她决心真用她的势力保住重霄观,只怕她会直接施压当今皇帝陛下,给重霄观翻案,再给我们几人封个什么仙师,道君什么的,倒应了齐少侠方才那句话,活着的仙师也是可以且必须被掌握在朝廷手中的。

也许,倒比九天玄女娘娘的神像更容易被掌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