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9章 宗爱弑君篡权位魏宫风云再起变(第2页)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兵是祸事的开头,最后往往也会带来凶险的结局。

过了这么一两年,南边和北边都发生了大事,让人意想不到。

南边是宋国内部开始动荡不安,各种矛盾都冒了出来。

北边呢,魏宫里的变故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魏主焘一路风尘仆仆,终于跑回了平城。

他心中满是欢喜,这次出征大获全胜,不仅拓展了疆土,还带回了五万多降民。

一进城,他就直奔宗庙,告祭先祖,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随后,他改元为正平,寓意着新的开始,希望国家能在他的治理下更加繁荣昌盛。

那五万多降民,魏主焘也没有亏待他们。

他把他们分到了京城附近,让他们安居乐业,成为魏国的新子民。

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魏主的仁德,也增强了魏国的国力。

说起魏国的强盛,就不得不提到崔浩。

在拓跋嗣和拓跋焘两朝,崔浩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博学多才,精通历史,一直负责修撰国史。

他和崔允等人,多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魏主焘曾叮嘱他们:“修史一定要实录,不要隐瞒。”

崔浩谨记在心,他把魏主先世的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一五一十地写了下来。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涉及皇家的隐私和尊严。

但崔浩却毫无畏惧,坚持原则。

着作令史闵湛、郗标两人,一向巧言令色,善于奉承。

他们见崔浩修史如此认真,就极力奉承他,还劝他把修好的史书刻石公示,让天下人都知道。

崔浩听了他们的话,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照做了。

于是,北魏祖宗的事情,无论好坏,都被刻在了石碑上,立在了显眼的地方。

太子晃此时掌管着朝政,他手下有四大臣辅佐,崔浩就是其中的头一个。

崔浩直言无隐,深得太子的敬重,权势也越来越大。

还有个叫古弼的,头尖似笔,忠厚质直,魏主焘都叫他“笔头公”

这古弼也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崔浩虽然才华横溢,却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事皆任性,不避嫌疑。

他做事情往往只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不管别人怎么看,也不在乎会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和构陷。

中书侍郎高允早就为崔浩担忧了,他多次提醒崔浩要小心行事。

但崔浩却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崔浩啊崔浩,你这样做迟早会出事的。”

高允忧心忡忡地说。

“高允,你别太担心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