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每年都是这样,前三有赏,后三失体面,或失去继续跟随皇帝出行的资格。
这三家也无所谓。
他们家族缺乏人才,也没有上进的心思。
得过且过,等家族出了可扶持的人才再说。
……
“贾环赏白银千两,秘药十份,战马五十匹,良弓百柄,上等腰刀百口。”
点算完毕。
进入封赏环节。
上来先赏的银子,秘药,马,弓,都是秋狝头名的惯例。
贾环撇嘴。
明清或相等时间的帝王真小气。
明朝皇帝更小气。
皇帝赏阁臣,记录比比皆是。
最多赏五十两,少的记录是五两。
简直滑稽。
秦汉之际的皇帝,一赏就是千金甚至万金。
后人震惊于这个数字,有人认为是黄铜代指黄金。
并不然。
就是黄金。
西汉中期,社会安定百年,财富大量积累。
黄金民间持有极少,都是集中在皇室和勋贵手中。
一赏千金是常规操作。
从昌邑王墓葬就看的出来,西汉中期的权贵真的是拥有大量的黄金。
但当时也盛行厚葬。
大量黄金随主人深埋地底。
就算东汉曹操大量发丘,事实上这么做的也不光是曹操一人,仍是有大量黄金埋在地底。
东汉时的赏赐就菲薄的多,不是皇帝变小气了,是黄金储量不足了。
到了明初时,华夏千年积累的贵金属被蒙古人百年之间抢了个精光。
朱元璋不得不恢复实物税,明初不收银钱,只收粮食和各种物资为赋税。
赏银几两的笑话,也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就算明中期白银储量足够了,皇帝小气这个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到了万历,更是小气加贪婪,无耻加下作。
隆安帝当然不知贾环所想。
这是惯例赏赐,加起来也值大几千两,不少了。
“赐贾环麒麟服,金带,紫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