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二章 风暴掀起中三更票藏(第1页)

兴城县虎头山上,一个荒芜的山洼子里,也不嫌几座茅草搭就的马架子简陋寒酸。

腹黑一大清早赶到,便摆出一副文人雅士状,做足了“礼贤下士”

的姿态,频频劝酒。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没有文化人整出的段子那么动人的情景!

不过是高兴得跟风子他哥相见恨晚,连连碰杯豪饮。

要不是还有些表率需要,不能太过分,大概喝个酩酊大醉也在所不惜!

酒逢知己千杯少嘛,不一定就得是文化人们那份得意劲!

反正风暴计划主动权完全在手,真喝醉都没事。

赵镇海,是原东北军第四军独立第八旅的一个上尉营副,而非连长。

民国二十二(1933)年元月,独八旅开赴热河,展开凌源以东对日作战。

与以往一样,让小鬼子一阵空中轰炸、装甲车突击,独八旅便兵败如山倒,官找不到兵,兵找不着官。

赵镇海觉得这仗打得窝囊,也不跟着退回关内了,混乱中带着十多个散兵游勇,自谋出路。

先后参加过各路义勇军,甚至参加过那些肯打小鬼子的绺子当土匪!

十多名部下,在转战中几乎损失殆尽。

最后带着仅剩的三个人,在察哈尔加入一个原东北军士兵自发组织的抗日队伍。

“呵,奶奶个熊的!

那些王八犊子,打起小鬼子猛是猛,就是忒二!

“小鬼子派汉奸约他们搞啥决战,这帮王八犊子居然傻傻地吆喝上弟兄们,跑到大路上的去冲锋,五百多号弟兄哪。

“就剩俺跟小叫花俩人……”

赵镇海说起这样的经历,脸上肌肉一阵抽搐,陷进惨痛的沉思中。

五百多号人的自发抗日队伍,一头撞上严阵以待的日伪圈套,结果可想而知!

除了赵镇海仗着身经百战练就的本事,在肚子上受了贯通伤的情形下,拽起身边一个吓蒙了的小兄弟跃入一道沟子,逃进深山得以存活,其余的全都死在日伪枪口之下。

小叫花是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扶着奄奄一息的赵镇海,除了茫然无措地抽泣之外,可真想不出什么好路数。

还是赵镇海在浑浑噩噩间,觉得即便死,也要死在自己生长的地方,凭借最后一点清醒,踉跄着往热河方向挪动。

也许是命不该绝,在在建昌高家杖子后山,他们遇到一个上山采药的土郎中。

这位土郎中也就是那位光头王药子,据说是明清时期守边随军郎中后裔,善治伤寒杂症,治伤也是拿手好戏。

捣鼓些药草给敷敷,居然真把赵镇海给治得差不多了。

好人做到底,王药子收拾收拾一人吃饱全家不饥的破屋子,帮着六神无主的小叫花一起,把赵镇海给弄回黑风山附近的老家。

赵家住在黑风山与安丰堡之间山坳里,由于父母早亡,而风子又在家乡沦陷时随柳爷跑入关内去,茅草屋仅剩破落马架子,已无法住人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