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以我军目前“真正”
的军力也就是21000人左右。
接手之后,首先便是要对原先刘辟那4万余人的军队进行重新整编,分为两军。
我将其中的青壮士兵16000人挑选出来组成一军,称为“常备军”
,这一军便是日后作战军队;其余老弱病残24000人另组一军,称为“屯田军”
,这一军不需出征作战,平日主要是屯田垦地。
汝南目前地广人稀,正好可以用他们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
从古城跟随我们来汝南的四营士兵,只有风骑营稍做扩充。
刘辟军中原有约800多骑兵。
我自然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编入了风骑营中,骑兵本来就是在集团冲锋时才能发挥出战斗力,如果分散开来所起的作用就小多了。
到目前为止,风骑营总算也达到2000余骑的规模。
而此时,风骑营校尉林豹在与副校赵云共事了一段时间后,对赵云的武艺和治军本领佩服不已,主动提出让贤,由赵云接替自己校尉一职。
大哥仔细考虑之后,同意了林豹的请求。
自此,风骑营正式由赵云掌管,林豹则担任副校。
“虎枪营”
、“熊枪营”
和现在已属于二哥辖下的“狼牙营”
并没有进行扩充,仍然维持每营千人的编制。
真正的精兵在“精”
而不在“多”
。
在三国时期最为强悍的步军——高顺的“陷阵营”
总共不过800余人,但兵锋所指,攻无不克,便是明证。
“虎、熊、狼”
这三营士兵在古城时经过2个多月的辛苦操练以及随后与张绣军大战中的磨练,已经算得上是一支精锐之师。
而刚收编的刘辟军战力与这三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盲目进行扩充,战力不但不能增强,反而会被削弱。
按照我的意图,就是要让从古城带出来的步军三营和骑兵一营能够成为与曹操“虎豹骑”
、“青州兵”
相抗衡的劲旅。
新整编的“常备军”
近16000多人的步军,按照10人一什、5什一排、5排一连、4连一营的编制,重新整合成16营,每营1000人,又以4营编为一旅。
二哥、我、刘辟、龚都各领其中一旅。
利用现有的兵器装备,每旅设两营枪兵,一营刀盾兵,另有一营弓兵。
但是这16营士兵的所使用的刀、枪、弓箭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看来还得花大力气更换制式装备,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在整军过程中,另一个令人颇为头疼的问题就是缺乏大量的中、基层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