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章 顺治是怎么登上皇位的(第2页)

多尔衮的支持集团可不跟你客气,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多铎立马就说,既然你推辞,那就请睿亲王多尔衮做皇帝。

多尔衮就聪明多了,他说这个事情要讨论讨论,但他并没有推辞。

毕竟现在支持多尔衮的只有两白旗。

支持豪格的有两黄旗、正蓝旗。

两红旗和镶蓝旗又倾向于支持豪格。

虽然自己掌握吏部,大臣支持自己的也不少,但多尔衮认为,论军事实力,自己不占上风。

多铎有表示多尔衮要不当皇帝自己可以继承皇统,大家没人附和,没办法多铎这时候又说:“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

代善说我年纪老了,身体也不好,我不堪大任,代善也推辞,这样继位的事情变成一个僵局了。

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宫廷内火药味很浓,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枪走火。

朝廷内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毫无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为夺皇位进行的斗争旋涡里。

群臣们都在苦苦地寻求出路,惟恐出现动乱。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拿出令宫廷内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个方案,特别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

这时候两黄旗大臣的实权派人物,比如鳌拜等,佩剑上殿说:“我们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

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到了这一步,作为皇太极亲掌的武装力量,实力强大的两黄旗已经公开反对自己,多尔衮认为形势对他不太妙,勉强继位必定面临分裂的危险,多尔衮虽然很想当皇帝,但是面对这个情况,两黄旗大臣已经部署两黄旗的兵马准备好武器,守卫着崇政殿。

遏必隆等人又命令他的护军,备好甲胄弓矢,护卫大清门。

即使火拼,多尔衮也占不了便宜。

他必须选择妥协。

两黄旗的主张还是做了一点妥协的,皇太极有11个儿子,不一定要立豪格,但是一定要立皇太极的儿子。

这个时候,作为老油条,济尔哈朗充分发挥他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得到多尔衮的认可之后,立刻心领神会把新方案具体化为:由6岁的皇子福临继承皇位,挑选两位亲王摄政。

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最高会议做出最后的决议:6岁的福临继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济尔哈朗在这个此次继位风波中立下大功,他又是倾向豪格的人,于是由济尔哈朗出任第一摄政,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

看似复杂的局面最后以6岁的小皇帝福临继位而告终,很简单的结果。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简单的事情。

为什么是福临呢,论功劳,他一小屁孩肯定不如豪格。

论地位,庄妃的地位不如懿靖大贵妃娜木钟,自然福临的地位也比娜木钟的儿子博果尔要低。

历史还告诉我们,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发生了,那么一定存在一些不可高人的秘密。

对于这个方案,豪格肯定是最大的输家,当胜利的天平向他倾斜的时候,他没有做好君临天下的准备,他没有抓住历史给他提供的伟大瞬间,痛失一次永不复返的历史机遇。

豪格不仅没能当上皇位,连摄政的权利都没有。

但是豪格认为,新皇帝是自己的弟弟,自己还拥有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支持,军事实力很强大。

显然豪格是比较天真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两黄旗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他是皇太极的儿子。

现在有了更正统的继承人,两黄旗对他的支持还有多少就是由皇帝决定的了。

更确切的说,是由皇帝背后的人决定的。

多尔衮成了这次事件的受益人,他掌握了实权,暂时可以操控满清政府,他得到了短暂的好处。

后来这个短暂的权利后来也带来了巨大的祸端。

当然他选择这个方案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实际上,最实际的得益人永远躲在幕后。

真正的得益人是福临,或者说躲在他背后的那个庄妃。

庄妃,一个很不简单的女人,这次的表现是极其完美的。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