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了南明的举人之后,几经波折,当了个国防部职方司的主事。
所谓职方司,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军事态势作出判断,拟定军事计划,进行军事统筹,很辛苦,责任风险大,而且没什么油水。
主事有两人,主要是提供军事地图,行军路线以及途中的便道架设,还有预警防护和组织居民提供行军保障以及撤退事宜等。
陈邦彦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角色(没办法,学历太低,资历太浅)。
但是小人物也有大胸襟,这个人是个标准的主战派,而且是个一根筋,无奈实在是官职太小,压根就没人听。
等到大官都跑光了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对陈邦彦发号司令之后,陈邦彦毅然决定,组织抗清部队,攻打广州和顺德。
陈邦彦孤家寡人一个,要攻打广州和顺德,并不是靠最说说就能实现的。
陈邦彦决定去找助手。
首先他找到了余龙。
这个余龙,是有点来历的,本来是明将万元吉在广东招募的救援赣州的部队的头头(其实就是土匪),结果部队刚刚组建,赣州就没了,没办法,事情没干,饭还是得吃,就干起了老本行,便在甘竹滩继续为寇,原队人马加上归附的溃兵也有二万多人。
按理说,要说服这帮人加入自己的队伍搞风险投资,是不容易的。
但是陈邦彦显然是个中老手,对余龙来讲,多余的话不用多讲,只问他:你是愿意守着穷山恶水勉强维持温饱,还是愿意打下广州一夜暴富?
在美好的经济利益面前,余龙同志表现出了极强的积极性。
说干咱就干啊,抄起家伙上广州啊!
陈邦彦气势汹汹,佟养甲压根就没几个兵,大部队都在李成栋手里。
眼看着大兵压境,佟养甲也真是急红了眼,有句话叫做急中生智,佟养甲此时忽生妙计,他下令关闭城门,不准出战,一边派出快马到广西急召李成栋回师。
一边四出散播谣言说,李成栋的大军已经在回穗途中了,很快就要杀到甘竹滩去了。
余龙是个大老粗(土匪你指望他读书什么书),也没学过地理,完全不知道李成栋理他有多远,一听这个谣言,想着老婆孩子财产都在老家,那还得了,急着要保卫他的老巢,也不知会陈邦彦,自己就先撤了。
剩下陈邦彦孤掌难鸣,把余龙骂的狗血淋头,但是也没办法,大部队在余龙手上,指望几百人就把广州攻下来,那就是做梦,于是也只好黯然收队。
但是阴差阳错,这次动静让李成栋很快就放弃了对桂林的包围,转而回援广州。
无心插柳柳成荫地搞了一出“围魏救赵”
的把戏。
广州没打成,陈邦彦只能退而求其次,陈邦彦派门生马应房和余龙一起收复了顺德。
但是陈邦彦还是想打广州。
鉴于第一次广州之战余龙太不靠谱,陈邦彦决定重新招人入股,这次陈邦彦的运气不错,找到了张家玉。
张家玉是东莞人,1616年出生,诸位男同学可别听到东莞两个字就蠢蠢欲动,在明朝,东莞这个地方是标准的穷山恶水,绝对不是什么令人神往的好地方,所以生在东莞的张家玉也很贫穷。
张家玉这个人是比较牛的,相传他生性聪敏,而且不同于一般的南方人(南方那个地方太阳厉害,一般都容易被晒黑,而且身材矮小),张家玉是个美如冠玉的大帅哥,还精通经文诗词书画。
而且这个人很有点古代的游侠的风范,”
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
。
人比人气死人,按说这样的人,说的好听的一点是游侠,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不务正业,吊儿郎当。
但张家玉是个例外,这哥们娱乐和学习一个都没落下,玩也玩了,考试也过了。
18岁中了秀才,21岁中了举人,27岁中了进士,而且成绩相当好,进了翰林院当了庶吉士,所以这个人基本上过得是比较顺利的。
鉴于东莞这个地方以前很穷,好不容易有了个这么牛的人,所以张家玉在东莞是比较有名气的,大家教育小孩都会拿张家玉同学举例,大家都把张家玉同志作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