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再走近几步,有一碑文,是苏家先辈仿了王羲之,作的“鹅池”
二字。
这碑前,便是一尺绿水,有白羽红掌拨清波,也是参照王羲之的一些史料,养了许多大白鹅。
章和帝顶着儿子,在碑文前驻足——他最爱王羲之行书体,遇上了仿作,自然要品评一二。
青青带着女儿上前,这里也围着不少初次到此的人,有默默观想的,也有放声畅谈的。
青青细细一看,微微一笑。
这苏家果然是非同一般,这两个字,实在是精妙。
“夫人观之如何?为夫却是觉得,不及夫人。”
章和帝声音不小——他一个帝王,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礼貌。
青青心里摇头,章和帝其实在“文”
这方面的天赋并不过于出众,一般看着还好,论及灵性,实在是差了些。
这苏家人仿的两个字,表面看,其实还真不如曲青青有系统作弊,严格临摹的王之真迹。
可是,风骨上,曲青青其实模仿的是章和帝的笔法,而非纯粹的王羲之——章和帝自然觉得青青的更顺眼,他又不喜欢苏家,朝堂上碍于种种要给面子,现在没人知道他是谁,倒是显出几分本性来。
章和帝这话,引起了周围人的强烈不满。
自古文人相轻,是说对同时代的彼此,对已故的大家,却总是要把人推上神坛。
即使是如今公认的大才子苏诘,也不敢随意说出这种话,何况一个从未谋面的老头,一个藏头缩尾的小女子!
这可是王体,不是簪花小楷!
虽然心里不爽章和帝这种半壶水随意评论自己心中大家的作为,无奈他现在还是老板,又最是小心眼儿,青青也只能撑起面子。
对章和帝一点头,章和帝满意地笑了,对程元珍使了个眼色。
程元珍立刻忙了几息,支起桌案,摆出笔墨纸砚。
青青就着鹅池的水净了手,绮年送上锦帕。
稍稍挽起长袖,青青沉吟片刻,执笔挥毫,一书而就。
章和帝微微皱眉,总觉得这字和平时不大一样,又觉得可能只是环境的问题,不再细究。
这却是青青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了。
人群却顿时一静。
轮流观看过后,更是集体无言。
这里的,基本上都是爱好书法之人,否则早就快走几步,去流觞亭了。
因此都能看出,这不知名女子所书二字,的确比石碑上的要略胜一筹。
尤其,这“鹅池”
两字,相传前一为王羲之所作,后一字,却是其子王献之的手笔。
这里面仿来仿去,又要有细微不同,这女子竟然!
忽而,一白衣男子排众而出,朗声道:“诘这些年不在京城,却不想京城里人才辈出。
夫人此书,确实更加高明,诘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