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按照佛教的说法,无论什么样的(从中土神明、道教神明中拉来的神明在这方面可能有不太明显的说法)神明,特别是佛门中“佛陀”
、“菩萨”
这些高级别的神明,都必须经过“三三行满”
的过程才能成就。
这“三三行满”
指的是只有以“前世、今世、来世”
的方式在“天界、人界、地界”
轮回一次或多次,才能功德圆满,从而成就为佛教的神明。
在这方面,释迦牟尼佛祖也不例外(关于释迦牟尼佛祖的说法也有许多版本,如做王子时的形象被后来的信徒们敬之为“思惟菩萨”
;“思惟菩萨”
是释迦牟尼佛祖的另外化身等等,说法众多纷纭。
总之,释迦牟尼佛祖以“三三行满”
的方式轮回了一次,就成就出了“菩萨”
和“佛陀”
品阶的神明)。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认为人只有“今世”
,“前世”
、“来世”
之说都是荒诞不经的,但是做为唯心主义产物的宗教,经过其信徒们的粉饰和润色,都有庞大的理论系统,并且历代都有一些知名的理论家。
佛教也不例外,对一些大神明,都有众多的理论描述。
这里仍以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例,来简单的了解一下释迦牟尼佛的“前世”
、“今世”
、“来世”
。
也就是佛祖的“三三行”
。
当然与释迦牟尼佛“三三行”
相关的内容和说法,不可避免的要蕴涵历代佛教理论家粉饰、编撰进去的内容。
释迦牟尼佛的“来世”
自不必说,在他的“人界”
历程之后,已经是功德圆满,涅槃成圣(佛)。
为人们顶礼膜拜的西天极乐世界里的佛主,“今世”
(即其人生经历)的故事也很多,也有很多相关文献,这里也不赘述。
这里就简单说说佛祖的“前世”
。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十月满足,於二月八日(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初出时,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华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
。
释迦牟尼的父亲为二千五百多年前古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境内)王国的国王,姓乔达摩,名字叫首图驮那。
这名字的意思是纯净的稻米,所以称他为净饭王,属于释迦族。
王后叫摩诃摩耶,是邻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