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高丽军马远在鸭绿江畔,中间不能没有一个接应之地,老夫和潘、刘二平章商议决定:潘将军,……”
“末将在。”
“五日后,你即带本部,顺太子河东上,昼伏夜行,抢占东牟山,接应高丽,做为第三路围困沈阳的军马。”
东牟山位处沈阳东二十里,山势陡峭,南依太子河,西望广宁府。
与辽阳、广宁三地,恰好结成一个等距三角形,包围沈阳在中间。
昨日翻看沈阳文档,东牟山上驻扎有蒙元两千军马,距离沈阳也近,要打下来,殊不容易。
可以预料,本非潘美的任务;放在此时,忽然临时任命,端得是雷霆手段。
邓舍微微惕然,再望向关铎,那低眉的菩萨面容之后,隐然藏着一尊怒目的金刚。
潘美顿时失色,暗中叫道:“大意了,大意了。
老贼的反击来的好快!”
怎能不快?
高丽在手,邓舍表忠,全军退路便在关铎掌握之中,潘诚有所顾忌,不敢翻脸,此其一。
打东牟山,并非九死一生的任务,只要潜行得当,奇兵必可制胜,算小小的惩戒,在潘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此其二。
潘美竟然当着全军,抹关铎的脸面,不给惩戒,如何立威?此其三。
这三条原因倒也罢了,邓舍、潘美稍微一想,也能约莫猜出;最关键的一条,诸人却不知晓。
原来,潘诚消息正确,关铎信使迭出,的确是在交通沈阳。
潘诚也猜对了,关铎不会投降,但私下假降呢?
不能白白投降,关铎的条件:要辽南。
原因有两个,一为公:高家奴名属元臣,形同割据,实乃大逆不道;一为私:金复盖诸州原已在红巾手中,高家奴趁辽阳被围,悍然窃取,若不杀之,军心不服,难以劝降。
自然,好处大家有,才是真的好。
做为交换,关铎也有一份大礼送给纳哈出:潘诚的脑袋、以及潘诚的广宁府。
只要纳哈出同意,辽南一定,就两地联手,剿灭潘诚。
纳哈出没有反对。
一灭潘诚,尽得其军。
许诺高丽利益归邓舍,命他军马过鸭绿江,趁沈阳空虚,一战夺城。
他同时广宁反戈,杀纳哈出,一举除去这根背后的芒刺。
此一计策,大半为姚好古提出,古有一桃杀三士,今有一饵除两敌。
纵横开阖,真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在此期间,辽西若是生乱怎办?沙刘二无意辽东,一心只想救驾,大可以借口沈阳不定,难以分心,驱使他坚守不动,足可保辽西安稳。
至于正面的搠思监,官军的战斗力不堪一提,人马再多,乌合之众;而且既降纳哈出,以此麻痹之,中间大有周旋余地,若是顺利,没准儿可以在杀纳哈出时,也顺便拿下。
更别忘了,搠思监军队侧翼,上都尚有关铎嫡系万余人马。
沈阳芒刺既去,接下来一方面挟数十万大军威势,裹挟邓舍,缓缓收取高丽;一方面继续驱狼吞虎,定辽西,以沙刘二为先锋,过海插手山东。
连横王士诚、续继祖,杀田丰,涉足中原。
到此,拉弓射鹿的,天底下,就又多了关铎一人。
且将视线再放回眼下,总而言之,辽东势力交错,要想平定,首敌不在外人,为何?搠思监、辽西、辽南、沈阳四路敌人分隔,聚不得一处;心思不齐,多图自保,看似危急,却是机会。
反观己军:潘诚野心勃勃,屯守广宁,发展极快,旬月间,扩军万余,虽为盟友,事事掣肘,久留则成大患,必先杀之。
潘诚意在辽东,而沙刘二名为政敌,志不在此,抓其弱点,却可用之。
邓舍小儿,给他些许甜头,他又孤身虎穴,谅来不敢违令。
也许,事事不会尽如人意,其中也许出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