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8章 第十三次相亲13(第2页)

乾隆的玉玺怕不是蓝田玉做的。

这位“十全老人”

有为数众多的印章。

里面或许有蓝田玉材质的。

不过,这没什么可炫耀的。

据专家考证他还有好几方田黄石的印章。

而田黄这种石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里都不算玉。

也就是这十来年被一些商贩吹嘘为“黄龙玉”

那女的说:咱这蓝田玉是最好的玉吧?

男的说:那是。

听到这儿,m君就不想再听下去了。

这就是俩糊涂虫。

别看他俩笑话那个老朱。

没准他俩买回来的是韩国玉,俄罗斯玉,或者阿富汗玉。

乾隆皇帝倒是喜欢过阿富汗玉。

不过,他喜欢的不是阿富汗玉的材质,而是当地的玉器制作手法。

清宫造办处把阿富汗地区,印度蒙古王朝以及阿拉伯半岛传过来的玉器统称为痕都斯坦玉。

这些玉器的统一特征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镂刻,镶嵌技术,把金丝,银丝,宝石嵌刻进玉器里。

说实话,这种玩意儿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

在宋代,明代的皇室成员未必没见过这些东西。

但是,这些在当时的贵族阶层没有流传开。

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过于繁复的雕花,配饰破坏了玉石本身的美感。

在宋,明两代,上等的玉石也会被精雕细刻成各种造型,并配以宝石,黄金。

但是,不会在玉上钻孔并镶嵌满其它宝石。

不单是宋、明,就算是向上追溯到对文化更加包容兼收的唐朝,那时节的玉器也没有在玉上镶满其它宝石的。

因为玉在中国本身就是一种宝石,在宝石上钻几十个窟窿,再塞进去别都宝石。

这就好比吃饭的时候,用烙饼卷着馒头一起吃,全然没有滋味可言。

从商业价值来说,这是资源浪费。

从审美而言,这根本就是丑化,而不是美化。

玉之美,特别是和田玉就美在其材质的莹润,通透,触手有油润感。

工匠在玉上钉满金线,银线,这不就把玉本身的有点都毁了吗?

是以,自西周建国开始到清朝雍正皇帝驾崩为止,痕都斯坦玉都没能在中国大行其道。

直到审美奇葩的乾隆皇帝登上历史舞台,稀奇古怪的痕都斯坦玉才成了贵族圈子里的高档货。

就像翡翠能真正比肩和田玉全靠慈禧的青睐。

乾隆这人非常古怪。

其审美倾向在历代皇帝里都可谓是独树一帜。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