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B2子账户”
等等,放在信孚交易所的内部“临时保管”
清单上。
军方只看见账面数字略大,却因项目繁杂,也不细究。
第三层:外币换汇与交叉套利
在交易所后台,魏若来借助不同的外币汇率波动,做所谓“日内短期套利”
。
比如利用美元与英镑的交叉汇率,先买进英镑,再立刻抛售换成法郎或者港币。
此时往往有一次短暂的正向差价收益,累积下来也不少。
这部分差价表面上写作“交易所得”
或“补贴佣金”
,进入“B子账户”
之列。
如此日军若想盘查,只会看到“兑换收益”
;外资行则觉得正常汇差;不会意识到其中多出一笔私下盈余。
通过这三层账户,魏若来已经为地下党埋下“金线”
。
可要把钱真正转走,还需进一步“搬运”
。
1937年的国际资金流动多以票据、汇票或金银现货方式进行。
一旦数量庞大,难免引人注意。
魏若来因此设计了“壳公司+虚拟贸易”
的双重掩护:
他先在香港或新加坡等地以代理身份注册几家“空壳公司”
,名字选得中规中矩,如“兴华进出口商行”
“远东物产有限公司”
等。
对外宣称这些公司做“实业与外贸”
生意,实际上没有真实厂房或产品,仅有纸面营业执照和一份电话号码。
接下来,他利用信孚交易所的便利,为这些壳公司拟定“订购单”
“船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