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等文件。
例如“远东物产有限公司”
向“信孚交易所”
递交一笔“收购1000箱化工原料”
的订单,付款来源就是上面提到的“B子账户”
资金。
这笔原料其实根本不存在,或者只做极少量象征性采购。
日军监管者只会看到合规文件,记录进出账簿,却不会深入到海外查验。
壳公司再从香港、马来西亚、租界等多地银行领取到“货款”
,此时已变成壳公司自有资金。
最终,这些钱由地下党的特工或安全渠道提取,进而流向抗日根据地、新四军补给线等。
形式上,这就是一单“合法”
的跨国贸易:人家钱付了,货过境了,只不过货根本是走马观花。
在做这些复杂操作时,魏若来还要时刻关注交易所的行情变化和各路监视者的动向,因此他采用了“实时调度”
的方法。
另外,资金流动要化整为零,不能一次性把钱流向壳公司,而是分成多笔,每笔金额都在“可疑阈值”
以下,例如5000美元、8000美元等。
不同子账户分时段分地点转账,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想追查,也只见零零碎碎的跨币种换汇记录,被各类“手续费”
与“汇差收益”
裹挟,很难拼凑出全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信孚交易所里也并非人人都拥护日军,部分后台职员或与魏若来有“革命友情”
,或受过他的人情,不愿多管闲事;还有些只是冲着佣金好处来办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每当日军会计官或上级巡查,魏若来就能事先得到风声,将关键账本或票据暂时改写,以保安全。
信孚交易所作为当时罕有的外资控制的证券交易所,被各大势力觊觎,盯着它的人数不胜数。
然而这些人都不敢与日方硬碰硬,松岛控盘下的信孚交易所,反而成了权利“真空地带”
。
即便其他股东或是当权政府有所怀疑,外部调查也是举步维艰。
对于地下党而言,这是最好的保护伞:日本人控制着大局,反而使局部查账变得碎片化。
这套体系像是呼吸的血管,只要持续运转,就可以为前线和隐秘战线送去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和军费。
当然仅仅有资金来源还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流通渠道,交通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