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察罕命人上茶,请他入座,说道:“先生亲临辕门,必有欲言。
不知有何以教我?”
“草民浅陋,躬耕田野,岂有敢有教於老爷?今晚冒昧前来,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小人世居徐州,不忍见桑梓沦落贼手,所以特来拜见老爷。”
察罕叹道:“燕贼狡诈,狡如狐、狠如狼,前祸辽东,后害山东,今又将战火烧到淮泗,致使徐、宿沦陷,生灵涂炭。
老夫也不才,今日亲提精锐三万,不辞千里,远来大名,欲与燕贼一决高下者,不但是为了济宁一路,正也是为了徐、宿百姓!”
“老爷虎威,宵小之辈无不闻名远遁;小邓残贼,山东等地的百姓饱受凄苦,尽皆仰首翘足、期盼王师。
老爷此次远来一战,上承天心,下体民意,正所谓‘解民倒悬’是也。
小人虽不识兵事,却也知天时、地利、人和之说,斗胆断言,……。”
“如何?”
“老爷此战必能大获全胜!”
“哈哈,哈哈。
先生久居淮泗,又是景慧禅师的朋友,定然对淮泗、大名、济宁都很熟悉,熟知地方,也就是熟知地利了,怎可算是不知兵事呢?未免太过谦虚!
……,今老夫将与红贼一战,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这已是察罕第二次直言询问封帖木的来意了。
他虽然敬重楚石梵琦,因此爱屋及乌,对封帖木也礼遇了起来,但是这却并不代表他就肯陪着封帖木闲聊。
毕竟不日将有大战,他没这个心情。
此问过后,如果封帖木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建议,便就打算礼貌送客。
封帖木说道:“高见不敢当。
老爷也知,徐州久受张太尉管辖。
张太尉性宽而厚,甚能体恤民情,爱护百姓。
小人虽然愚陋,但有一个族弟因受乡人推崇,却颇有虚名,为张太尉所知,礼聘去了松江府,现为幕僚。”
“噢?请问先生族弟大名?”
“封伯颜。”
李惟馨微微思忖,说道:“可是望鹤先生?”
“小人族弟的号正是望鹤。”
李惟馨颔首,对察罕说道:“这个人是徐州名士,在下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原来先生不但是高僧友人,且为名士之兄。”
“徐州城破后,小人弃家远遁,本想去松江投奔小人这个族弟的,但旋即宿州又破,前路受阻,因而不得已,转来大名,以访友为名,实欲求庇护於景慧禅师翼下。
……,昨日,忽然收到了小人族弟的一封来信。”
“什么来信?是何内容?”
“小人族弟信上说,听闻老爷提师东进,亲驰济宁,有一计想献给老爷。”
“有一计想献给老夫?”
察罕有点奇怪,如果有良计妙策,为何不献给张士诚?
封帖木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主动解释说道:“张太尉为人虽善,但也正是因为他太‘善’,所以左右多奸佞小人,堵塞言路。
徐、宿失陷的消息传到松江后,小人族弟便一直想将此计献给太尉,惜乎受人谗言迷惑,太尉未能接受。”
察罕帖木儿来了兴趣,问道:“敢问是何妙计?”
“今红贼猖獗,如果想治之,最上策莫过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