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封帖木愁眉苦脸地来到时,景慧本正盘坐在蒲团上读经书,抬头一看,不觉惊奇,问道:“你怎么了?……,没见着李平章么?”
“非也。”
“李平章不肯接受你的献策?”
“非也。”
“接受了你的献策,不肯给你功劳?”
“非也。”
“这么说,你见着了李平章,李平章也接受了你的献策,并且答应给你功劳?”
“是的。”
“那你还有什么不满?吊个脸做甚么?”
“大和尚有所不知。”
当下,封帖木将与李察罕见面的经过原封不动地讲出。
景慧沉默了片刻,说道:“原来你是为去益都而犯愁。”
“正是,正是。
知我者,大和尚也!”
封帖木与景慧是多年的好友,不比李察罕,两个人说话,放松得很,言谈举止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实际上,封帖木此人也是有些才学、比较有趣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与陆聚、梁士荫这样的名士相熟,更不可能与景慧大和尚这样的名师高徒为友。
“此易事耳!
何愁之有?”
“大和尚此话何意?”
“叫你去,你就去呗。
一个益都,又不是龙潭虎穴,何惧之有?”
“大和尚说得轻松!
去的又不是你。
想那邓贼,凡所过处,烧杀掳掠,高丽、辽东、山东,有多少的士绅名家都因为他而家破人亡,残暴程度令人发指,所犯之罪,罄竹难书!
我为何舍弃家产、逃出徐州?还不就是为了保住一条小命?今番去给平章献策,原为求得一点功名,也不枉了俺活在乱世一场。
殊不料,却竟得了这样一个任务,真是机关算计反误己!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早知道,俺就不去军营了!”
“老封呀老封,你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忒小!”
“吾本书生,又非勇夫。
子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你是儒生,引经据典,和尚不能与你相比。
但是,和尚问你,‘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
“当然一样。”
“那么,‘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下边一句是什么?”
“这,……。”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是孔子说的。